当前位置:首页 > 矿业资讯

“十种有色金属”统计法要不要变一变?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1-4-19 14:49:46   阅读次数:

           

    有色金属包含现行元素周期表中除铁、锰、铬三种金属外的96种金属。这96种有色金属及其合金,每一种或几种便是一个子行业。各子行业情况不同、特点不一,涉及有色金属产量差别也很大。因此,用什么标准表述有色金属产量规模?“十种有色金属”的概念当前是否还适用?是一个值得再讨论的问题。

    “十种有色金属”说法的由来

    根据一位从事有色金属统计工作几十年的行业老领导梳理: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便于对有色金属进行统计、编制计划规划,需要对有色金属有一个总量概念。当时,根据各金属品种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程度及产量的多少,把铜、铝、铅、锌、镍、钨(精矿折合量)、钼(精矿折合量)、锡、锑、汞十种金属的产量汇总在一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形成了“十种有色金属”的初步概念。

    1973年,又把钨(精矿折合量)、钼(精矿折合量)两种矿产品另行统计。把铜、铝、铅、锌、镍、锡、锑、汞八种金属的产量汇总在一起,形成了“八种有色金属冶炼产品”的概念。这一概念沿用至1978年。

    1979年,在“八种有色金属冶炼产品”基础上又增加了金属镁和海绵钛,确立了通常所称的“十种常用有色金属冶炼产品”的概念,包括铜、铝、铅、锌、镍、锡、锑、汞、镁和海绵钛。据此,有色金属管理部门在整理历史资料时,对1949年至1978年的“十种常用有色金属冶炼产品”统计数据进行了调整。

    现行“十种有色金属”概念,便作为“十种常用有色金属冶炼产品”概念的简称,从1986年起,开始在全国计划、统计部门使用,延续至今。

    现行“十种有色金属”说法中存在的问题

    “十种有色金属”的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均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但从1986年至今,经过35年的发展,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期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不但早已完成了毛泽东、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指示、批示要求,掌握了全部有色金属的冶炼技术。而且中国铜、铝、铅、锌、钨、钼、硅等有色金属产品产量早已稳居世界首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次回看35年前“十种常用有色金属冶炼产品”的概念,便会发现问题,“十种有色金属”中的“汞”将停止开采。

    2017年8月16日,《关于汞的水俣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正式生效。中国是全球128个缔约国之一。根据《公约》要求,到2032年,要关停所有原生汞矿开采。

    2017年8月15日,原环境保护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部委联合发文《<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生效公告》(公告2017年第38号)要求:自2017年8月16日起,禁止开采新的原生汞矿,各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停止颁发新的汞矿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2032年8月16日起,全面禁止原生汞矿开采。一系列致力于减少汞污染的措施也同步实施。如自2017年8月16日起,禁止生产汞制剂(高毒农药产品),含汞电池等。自2020年1月1日起,禁止生产含汞体温计和含汞血压计。

    2020年,中国汞产量1993吨,占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的比例仅为0.003%,对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而根据《公约》及文件要求,未来中国汞产量将逐渐下降,直至为0。因此,现行“十种有色金属”概念中不宜再包含汞产量。

    关于两个维度有色金属产量表述的讨论

    要对有色金属产量进行客观表述,需要考虑两个维度。即从微观角度出发对各金属产量及其所在行业的准确描述和从宏观角度出发对有色金属行业与钢铁、煤炭、农业等其他行业的横向对比。通过对有色、钢铁、煤炭、农业等行业产品产量的分析,可以发现:

    1.微观的有色金属只能“就品种论品种,就产量讲产量”

    有色金属包含96种金属及其合金,它们作为现代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国民经济、人民日常生活以及国防工业、核工业、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发展等方方面面。

    它们既可作为结构材料大规模产业应用,也可作为以保障核心性能的功能材料少量使用,还可作为贵金属稳定货币金融。每一种或几种金属便是一个行业,而各金属用途不同、行业规模、产品产量也相差巨大。

    大到铝产量近4000万吨,小到锇产量不足100公斤,产量规模相差4亿倍。如此巨大的产量差距,使得不同有色金属子行业间已不具备产量上、规模上的可比性。但每一种金属作为其所在行业的核心要素,无论产业规模、产品产量大小,均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甚至某些金属所带来的材料进步,直接关系着我国关键制造业瓶颈的突破,进而影响我国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因此,从微观角度出发,涉及有色金属产品产量,便应该“就品种论品种,就产量讲产量”,一种金属对应一个产量。

    2.宏观的有色金属仍需要一个总量概念

    在讨论钢铁、煤炭行业时,提到全国粗钢、钢材、原煤等产品产量,便对其行业发展现状有了总量的概念。这主要原于两行业涉及产品较为单一,因而总量概念清晰。2020年,全国粗钢产量10.5亿吨,同比增长5.2%;钢材产量13.2亿吨,同比增长7.7%。2020年,全国原煤产量38.3亿吨,同比增长0.9%。

    在讨论我国农业发展时,有“全国粮食总产量”这一概念。虽然“全国粮食总产量”也是由谷物、豆类、薯类等多种粮食构成,但各类粮食产量数量级相当,且消费途径相同,因而同质化较强。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万亿斤,同比增长0.9%。其中,谷物产量1.2万亿斤、豆类产量458亿斤、薯类产量597亿斤。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有色金属行业与钢铁、煤炭、农业等其他几大行业一起,在各自领域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在对国家产业、经济发展宏观形势进行分析研判时,无法对每个有色金属品种进行一一论述。此时,有色金属行业便需要有一个客观的总量概念。

    如何对有色金属总量概念进行准确表述

    现阶段,96种有色金属可分为9大类、10小类。其具体划分方式如表1所示。

    按照此表,在讨论有色金属总产量概念时,将全部有色金属产量相加求和即可。在讨论各大类或各品种产量时再按需求具体细分。考虑到稀有放射性金属中有许多人造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元素多源于科学研究,部分元素结构或原子量仍未准确测定,因而可不列入有色金属总量概念。但具体到其它8大类有色金属总量汇总时,便会发现:现阶段无法使用有色金属绝对总产量概念。这是因为目前有色金属钠、钾、钌、铪等15种金属暂无官方准确统计数据。造成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由于部分金属主要用途为生产各种盐类及其他化合物,纯金属形式产量、消费量在产业中占比较低,因而未单独统计。如有色金属钾,主要用于生产钾盐,作为化肥使用,金属钾产量占比极小。

    二是由于部分金属为共生金属,其金属本身并未独立成矿,而是作为其他金属冶炼副产品生产。如铪为锆的共生金属,在自然界中并不单独成矿,铪金属为锆金属冶炼过程中的副产金属。

    三是由于产业规模极小,实际产量和消费量极小,因未能规模生产,从而导致统计数据缺失。如铯在自然界中没有单质形态,仅以盐的形式较少的分布于陆地和海洋中,因而产量极少,且价格昂贵。其主要用于制造真空件器、光电管、原子钟等,也有研究其可作为离子火箭的推进剂,实际产业消费需求极小。

    四是部分金属并未大量生产为单一金属,而是生产为混合金属,或直接生产为化合物。如稀土金属产品便分为单一稀土金属和混合稀土金属。又如,钨、钼精矿主要用于直接生产钨、钼化合物,仲钨酸铵、氧化钼等。再由钨、钼化合物生产相应产品,以钨、钼金属形式消费占比较小。

    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年报数据,2019年中国各有色金属产量如表2所示。

    从上述分析及表2可知,现阶段因主观及客观原因,仅有49种有色金属有准确的统计数据(17种稀土金属归为一类),因而无法使用有色金属绝对总产量概念。

    这种情况下,建议仍使用“十种常用有色金属冶炼产品”概念进行总量表述,但需对具体10种有色金属品种进行调整。建议用准金属“硅”,替代有色重金属“汞”,理由及原因如下。

    一是2019年,铝、铜、锌、铅、硅、镁、锑、镍、锡、钛10种有色金属合计产量6097.5万吨,占49种有色金属总产量6126.9万吨的99.5%。从宏观表述有色金属概况的角度出发,已可以准确描述有色金属产品产量现状。2019年,中国49种有色金属按总产量排序情况如表3所示。

    二是汞金属生产、消费已明确受到限制,且其产量极小,占有色金属总产量的比例极低,因而不宜再将其列入有色金属总量概念予以统计。

    三是根据《大辞海》中有关定义,“准金属”为:“一类外表呈现金属特性,但却表现金属和非金属两种化学性质的元素。例如硼、硅、锗、砷、锑、碲等。其中,一些元素或其化合物具有半导体性质。它们的一些氧化物即溶于酸也溶于碱”。在“金属”定义中提到:“少数金属同非金属之间有时很难加以划分。有些元素按其性质可列为金属,也可列为非金属(如硼、砷、锑、硒、碲等),有时也称为‘准金属’。”按照上述定义,“硅”可列为有色金属。现阶段,中国硅产业规模位居世界首位,工业硅产能超过500万吨,近年产量超过200万吨。有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硅产量24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9%。我国多晶硅、单晶硅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光伏、电子等产业的发展,其在有色金属行业中也发挥着关键金属的重要作用。因而,鉴于其产量规模及作用,建议在“十种常用有色金属冶炼产品”概念中,用“硅”替代“汞”。

    四是钨钼虽然也是我国优势矿种,但由于钨钼矿的直接产品为钨、钼精矿,钨、钼精矿的主要产品为钨、钼化合物,在钨、钼终端消费占比中,以纯金属形式消费占比较小。而且,国家统计局等已单列“钨精矿折合量(折三氧化钨65%)”“钼精矿折合量(折纯钼45%)”对钨、钼产量进行准确统计。此外,2019年钨、钼折金属合计产量18.5万吨,占49种有色金属总产量的比例仅为0.3%。因而,即便不将钨、钼产量列入有色金属总产量概念,调整后的“十种常用有色金属冶炼产品”概念,也满足对有色金属总产量进行宏观表述需要。

    综上,虽然有色金属性质、用途、产量等千差万别,但若从与钢铁、煤炭、农业等行业横向比较的角度出发,将铝、铜、锌、铅、硅、镁、锑、镍、锡、钛10种金属的产量相加,形成新的“十种常用有色金属冶炼产品”概念(以下简称“十种有色金属”),用于总量表述即可满足宏观分析需要。上述“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占中国现有统计有色金属总产量的比例接近100%,且包含中国主要规模有色金属产量,已具备有色金属总量表述的绝对代表性。

    若需要对钨钼、稀土、贵金属、新能源产业等进行准确分析,可单独使用钨钼产量、稀土产量、贵金属产量、锂产量、钴产量等。而且,在当前发展阶段不将其纳入“十种有色金属”进行统计,既可以保障各有色金属子行业分析的准确性,又不影响有色金属行业产量规模的宏观分析。

    根据调整后的“十种常用有色金属冶炼产品”产量概念,2020年,中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6377.5万吨,同比增长4.6%。其中铝产量3708.0万吨,同比增长4.9%,占比58.1%;铜产量1002.5万吨,同比增长7.4%,占比15.7%。2020年,中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冶炼产品产量如表4所示。

    未来,需进一加强中国有色金属产、消战略研究,探索建立有色金属产、消峰值预警机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也将不断深化,相关统计、研究也将进一步完善。

    有色金属行业也将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与钢铁、煤炭、农业等其他行业一起,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战略下,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承诺,为中国高质量发展作出行业应有的贡献。

    表1 现阶段96种有色金属划分表

    表2 2019年中国各有色金属产量表
    单位: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注:1.钨、钼产量为按钨、钼精矿折算量;
       2.“-”为暂无官方准确统计数据;
       3.表中未包含32种稀有放射性金属。
     

    表3 2019年中国49种有色金属总产量排序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注:钨、钼产量为按钨、钼精矿折算。

    表4 2020年中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冶炼产品产量情况表
    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注:表中数据均为2020年快报数据

     

    作者:马 骏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附件下载地址

所有文章仅限阅读,禁止转载或复制!

上一篇:一季度采矿业稳定恢复


下一篇:自然资源部关于发布《固体矿产尾矿分类》等4项行业标准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