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频道

滇中有色的“绿水青山”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1-10-12 14:59:00   阅读次数:

     

    楚雄滇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一个建成投产近30年的中型铜冶炼企业,在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并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为根本目标,致力开拓适合企业实际的绿色“路径”,一步一个脚印建设企业的“绿水青山”。

    “安全环保、绿色发展是现代企业的生命线,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楚雄滇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滇中有色”),一个建成投产近30年的中型铜冶炼企业,在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并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为根本目标,致力开拓适合企业实际的绿色“路径”,一步一个脚印建设企业的“绿水青山”。

    在知行合一中构建“绿水青山”

    滇中有色始建于1993年,设计产能仅为1万吨粗铜、2万吨硫酸,属于国家严控的“小而散”企业类型,羸弱的“体量”客观上埋下了企业不可持续的“因子”,1997年刚试生产,就遭遇亚洲金融危机和银行债务催收的双重打压,市场不景气,资产被查封、生产线停转、员工放长假,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厂里种菜……之后的两年,企业和员工在停产的绝境中苦苦挣扎、进退维谷。

    “不能让新生的企业呱呱坠地就偃旗息鼓,砸锅卖铁也要向前看,向前干!”年轻的领导班子痛定思痛,心里卯足一股劲,带领干部员工在市场波谲云诡和企业先天不足的山重水复中艰难探寻,于2001年恢复生产。面对国家新出台的冶炼产能刚性政策要求,滇中有色的领导班子强烈认识到:“绿色发展首要体现在规模实力的科学和均衡上。”在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发展雄心的双重作用和推动下,滇中有色背水一战,战战兢兢又义无反顾地迈出了求生的第一步,淘汰落后的装备鼓风炉,推动艾萨炉技改,把产能提升到“关键”的10万吨,迈过至关重要的行业“门槛”,保住生存的基本盘。之后几年,滇中有色锁定绿色发展目标不动摇,静下心来苦练内功,甩开膀子加油大干,在云南铜业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多次“扩建提能”和“技改提质”,逐步引进更加先进的冶炼工艺和技术,强健企业肌体,企业年产能不断提升,稳健跨入中型冶炼企业行列,连续多年盈利,为企业绿色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铺平了道路。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企业在生死存亡的边缘徘徊、挣扎,员工四处打工维持基本生活,企业经历了生死轮回,员工经历了千锤百炼。”20多年后,滇中有色安全总监舒波说到这个过程,也心有余悸、感慨万千,“可最终我们没有趴下,找准了方向,坚持过来了!”

     

     

     

    在科技创新中成就“绿水青山”

    滇中有色经过几届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近30年的赓续奋斗,“山重水复”的绿色发展梦想终于迎来了“柳暗花明”,企业“鲤鱼跳龙门”,芝麻开花节节高,一跃成为云南铜业铜冶炼布局西南基地的重要一环以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云南省“绿色工厂”。2020年被纳入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型分红激励企业、入选云南省产业发展“双百”工程重点培育企业。“可是,从长远看,单纯的规模提升并不能完全解决企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问题,还需要以科技方式为滇中有色这棵‘大树’‘添色增绿’,赋能绿色发展、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滇中有色领导班子“干当前、谋长远”,把探寻企业绿色发展路径的目光聚焦到科技上,想方设法加大企业生产装备和生产工艺的科技含量,以科技能力提升为企业绿色发展增储赋能。

    在科技增绿思路引导下,一系列技改和科技项目如“百花齐放”“争奇斗艳”。“80吨固定式阳极炉炉寿提升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把阳极炉炉寿提高到1035炉,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40%,大幅减少耐火材料更换及炉体维护费用,且降低了安全环保风险。生产工艺原料适应性攻关,短期内便建成硫酸预转化项目,将闲置的制氧二期“变废为宝”。同步开展的转炉、阳极炉结构优化改造,突破料量和烟气处理水平瓶颈,以1台4.2m直径的艾萨炉+3台60吨转炉+2台80吨阳极炉的配置创造了铜冶炼历史上20万吨阳极铜产量奇迹。

    降低炉渣金属流失率攻关,深度优化提高前端生产渣型控制、热值配比以及渣选系统作业率、负荷率,金属流失率下降11.74%。优化艾萨导料管使用技术及系统负压控制项目,将电收尘烟尘含铜从3.84%降至1.3%以内。渣选工序难点指标技术攻关,则将尾渣水分下降至11%以内。“高杂铜精矿高效冶炼与综合回收关键技术应用”项目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铜火法冶炼过程重要元素迁移特性及渣型调控的关键技术”产学研合作项目成果初显,“城市二次资源含铜物料回收利用”项目、“基于含砷废渣减量化的污酸处置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和“铜火法冶炼过程重要元素迁移特性及渣型调控的关键技术”等项目的研究运用为企业绿色发展增添了不竭动力。

    一项项绿色“黑科技”,一个个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为滇中有色插上绿色发展的翅膀。

    在节能减排中塑造“绿水青山”

    滇中有色作为一家传统冶炼企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环保压力一直如影随形。“如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就成了领导班子夜不能寐、乐之不疲的问题。”公司安全环保健康部负责人杨益芬介绍说。杨益芬是大理市双廊镇人,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所学专业是环境工程,2006年分配到滇中有色工作,长期从事安全环保工作。杨益芬的介绍系统全面、逻辑严密,从中既可感受到滇中有色在绿色发展中所进行的种种探索和努力,又能感受到这个工矿企业少有的“女环保主任”专业、敬业和乐业的特别气质。

    近几年来,滇中有色为了解决“三废”问题,还冶炼企业一个“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的样子,穷尽了一切办法。在现有环境集烟、制酸脱硫以及收尘系统的基础上,实施小改小革小创新,二氧化硫排放量低于排污许可48%、吨铜排放量较2019年下降8.13%。实施雨污分流控制,废水全部回用零外排,2020年被云南省工信厅认定为“云南省绿色工厂”和“节水型企业”。实施“以污治污”,深入分析内部两种渣的成分及含量,回用于污酸中和,减少了电石渣采购使用成本以及中和渣量及运输处置成本。

    滇中有色绿色发展路径为什么如此清晰、明朗?简单地说有“三绝招”:舍得在绿色发展上“劳心”,坚定绿色发展思路不动摇,久久为功。舍得为绿色发展“割肉”,近3年来,累计投入环保资金2.06亿元,还将国家和地方支持资金、奖补资金及科技成果转化资金1800多万元全部反哺科技创新。舍得为环保工作“强基”,持续增强环保力量,不断改善环保人员经济待遇,积极培育环保人才。

    “滇中有色的绿色发展不仅是装备硬件上换代超越,更主要的是生态环保观念的自觉转变和更新迭代。”滇中有色副专务柳开彦笃定地说。

    一个基本事实是,在滇中有色,所有工作都被赋予了绿色环保意涵,所有心思都为绿色发展殚精竭虑。

     

    作者:杨跃祥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附件下载地址

所有文章仅限阅读,禁止转载或复制!

上一篇:驰宏锌锗通过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复核评价


下一篇:玉溪矿业:从文化传承中汲取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