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绿色矿山

矿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写在习近平“两山”理论提出十五周年之际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0-8-17 14:04:57   阅读次数:

     

    编者按:“两山”理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也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理论源于实践,实践需要理论指引。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即“两山”理论,并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为纪念“两山”理论提出15周年,本报记者撰写了这篇文章,从人类文明嬗变发展的必然要求、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两山”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以及“两山”理论在我国矿业领域的生动实践几个维度,论述了“两山”理论的历史、理论与实践逻辑,现刊出以飨读者。

     

    党的十八大以后,也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作出了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以生态文明为指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在习近平同志主持起草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20159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进中央文件《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710月,“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就在这次会议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被写进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之中。至此,“两山”理论成为我们党重要的执政理念之一。而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一个政党特别是执政党的行动纲领,在全世界的政党中,我们党是第一个。

    2018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

    革命导师列宁在他的《怎么办》一书中提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列宁强调的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生态文明建设也是这样,需要科学的理论来指导。

    理论,从来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任何一种思想、理论要成为一个政党的理念,成为国家意志,成为人民的自觉行动,必定有其深厚的历史积淀、理论依据和现实需要。

    那么,从提出“两山”理论的理念或论断,到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成为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历史、现实和理论依据是什么?其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一、历史逻辑:人类文明嬗变发展的必然要求

    几千年人类文明史,分别经历了由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的演变过程,是一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演化的历史。

    大约距今一万年前,由于青铜器、铁器等各种金属工具的使用,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了,出现了人类文明的第一个重大转折,由原始文明(渔猎文明)进入农业文明。

    18世纪60年代,圈地运动提供的剩余劳动力,从棉纺织业开始的技术革新,优质煤矿与适量铁矿的珠联璧合,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使人类文明出现第二个重大转折,即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

    (一)工业革命壮丽景象中潜伏的危机

    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机器的大规模制造和使用,催生了内燃机、电气化等重大技术与产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为英国积累了原始资本,使英国迅速崛起,同时也推动了整个欧洲的城市化进程,刺激了欧洲财富的增加。反过来,欧洲的发展又为英国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更为英国进行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提供了物质财富基础,使英国一举成为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

    这次革命从开始到完成,大致经历了一百年的时间,创造了工业革命的壮丽景象。影响范围不仅扩展到西欧和北美,推动了法、美、德等国的技术革新,而且还扩展到东欧和亚洲,俄国和日本也出现了工业革命的高潮。

    谈到工业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撰写的《共产党宣言》中这样感叹——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如果说在原始文明时代,人是自然神的奴隶;在农业文明时代,人是在“神”支配下的自然的主人。那么,在工业文明时代,就是一个人类控制和改造自然取得空前胜利的时代。当时的人们认为,人类只须凭借知识就足以征服自然,成为自然的主人。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人类仿佛觉得自己已经成为征服和驾驭自然的“神”。

    工业革命250多年来,占世界人口20%左右的西方发达国家消耗约占同期全球消费总量的80%的能源与资源,先后完成了工业化而进入后工业社会。

    (二)过度开发遭到自然的无情报复

    18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兴起工业革命,出现了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模式。

    当历史进入19世纪后,曾经陶醉于征服自然的辉煌胜利的人们开始认识到,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带来优越生活条件的同时,由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超出了自然界的承受极限,造成资源枯竭以及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19世纪,美国经济发展迅猛,但随后洛杉矶等多个城市相继陷入空气污染的困扰;1930年冬天发生在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的烟雾事件,导致一周内60多人死亡,成为20世纪最早记录下的大气污染惨案;二战后,日本工业飞速发展,经济迅速崛起,但工业污染和各种公害病泛滥成灾……

    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世界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将工业产业,特别是污染严重的工业产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造成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第三世界国家在为资本主义市场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同时,不得不承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曾经遭遇的生态环境灾难。中国也是其中的受害者。

    (三)生态环境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反映的是人类生存条件的危机。从上世纪早期起,人类便开始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开始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以来,频繁而严重的“环境公害事件”,引发了西方社会的强烈反响和普遍重视,也逐渐引起中国等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关注。

    1968年,由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瑞士等10个国家的30多位科学家、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联合成立“罗马俱乐部”。

    1969年,美国尼克松政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环境政策法》。

    19723月,“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阐述了以产业革命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给地球和人类自身带来的毁灭性灾难。

    1972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在瑞典举行,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84年,联合国成立“世纪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共有176个国家的代表参加本次会议,其中包括118位国家元首。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快速完成其他国家几百年的发展任务,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创造了惊人奇迹。

    但与此同时,长期粗放式、压缩式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许多地方、不少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无节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导致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这种旧的经济发展方式若再不改变,资源环境将难以支撑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二、理论基础: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

    10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曾对人类施暴于自然,对自然界资源的过度利用和野蛮开发,最终引发了人与自然界的矛盾的造孽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并深刻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度观察,对工业革命、工业文明、人与自然关系的分析,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解剖,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特别是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呈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然辩证法》《资本论》等多部经典著作中。作为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发展规律的完整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从自然先在性、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自然资源循环利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多个角度论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从本体论的高度阐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无论人类有多强大的主观能动性,有多深邃的理性精神,都无法摆脱对自然界的依赖并受其制约。这从本体论上将人与自然统一起来,人类存在于自然界中,而不在其之外,人类在某种意义上要依赖于自然界,因而,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应凌驾于其之上。

    其次,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与自然实现统一的物质形式和社会历史形式,归纳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类文明演进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联系的中介是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自然界成为人们的劳动对象,是人们借以获得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源泉。“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但也正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导致了人类对自然界资源的过度利用和野蛮开发,最终引发了人与自然界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然观强调要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强调要尊重、顺应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和谐发展。如何实现呢?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无法改变其贪恋性和掠夺性的本性,也就无法抑制其对大自然的永无休止地掠夺,无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必须变革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由社会制度所规定的社会政策、规范及规则,构建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本取向的社会制度。这个制度就是共产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再次,马克思主义率先厘清了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马克思分析指出:“劳动生产率也是和自然条件联系在一起的,这些自然条件所能提供的东西往往随着由社会条件决定的生产率的提高而相应地减少……我们只要想一想决定大部分原料数量的季节的影响,森林、煤矿、铁矿的枯竭等等,就明白了。”在这里,马克思用“枯竭”二字来表明资源利用的不可持续性。马克思主义提出,人类的生存不仅依赖于土地和森林,而且还必须依赖于大量的矿产资源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无限的,而矿产资源的储藏量是有限的。所以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矿产资源的藏量将会日益减少,从而对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造成威胁。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要化解资源需求与短缺的矛盾,保障社会的持续发展,必须放弃传统矿业开发中过时的理念,珍惜、保护和适度开发矿产资源。

    需要提出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不仅诠释了人与自然处于何种关系之中,同时也提出了解决办法,就是只有建立在尊重自然规律基础上的经济活动,才能够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深入理解这些思想的实践意义,对于当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三、理论核心:“两山”理论著名论断的提出与发展

    (一)“两山”理论的由来

    余村位于浙北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因境内天目山余脉余岭而得名,占地4.86平方公里,三面环山,一条小溪从中穿过,是典型的山村。

    上世纪90年代,余村人先后建起了石灰窑,办起了砖厂、水泥厂等资源型经济实体,成为其时全县最大的石灰岩开采区。

    村民富了,但经年累月的开采,这片曾经的“江南清丽地”因此蒙尘:淤泥沉积,河水“比黄河水还要浑浊”。

    200212月,来浙江工作不久的习近平,在主持浙江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时提出,要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设“绿色浙江”为目标,以建设生态省为主要载体,努力保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0031月,在习近平的重视和推动下,浙江成为全国第5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重要论断。

    20037月,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把“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一条正式提出。

    这一决策,迅速传导到浙江每个县、每个村。从2003年起,余村相继关停矿山和水泥厂,着手恢复环境。17年间,余村成为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村集体收入远超开采矿山时期的经济收入。

    (二)“两山”理论的提出

    2005年的8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了浙江余村进行调研,当听到村里下决心关掉了石矿,停掉了水泥厂,现在靠发展生态旅游让农民借景发财,习近平同志给予了高度肯定。

    习近平同志说,“下决心停掉一些矿山,这个都是高明之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本身,它有含金量。”

    调研余村9天之后,习近平以笔名“哲欣”在《浙江日报》头版“之江新语”栏目中发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短评。文中指出,“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习近平同志还进一步论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这就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著名科学论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后来被称为“两山”理论。

    其实,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思想在习近平同志心中,早已萌芽。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的时候,就提出了“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的理念。

    2000年,习近平同志在任福建省省长的时候,他就前瞻性地提出开展生态省建设,指导编制《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强调“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

    20063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次演讲中,习近平同志对这“两山”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了集中阐述。他认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们对这“两山”的关系的认识是不同的——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

    习近平同志认为,以上这三个阶段,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发展观念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人和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第三个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

    (三)“两山”理论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明确把生态文明作为继农业、工业文明之后的新阶段,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政治,关乎人民主体地位的体现、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20139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他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85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充分利用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好六个原则: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原则;三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原则;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原则;五是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原则;六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原则。

    结合这六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还重点提出了五大任务: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提高环境治理水平。

    “六个原则”、“五大任务”,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次比较完整的表述,而“两山”理论作为六项重要原则之一,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理论体系的核心蕴涵和重要支撑。

    20193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一”,即: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

    总之,习近平同志以“两山”理论为基石的生态文明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一脉相承的,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上,结合人类文明发展的经验教训及基于对人类文明发展意义的深邃思考而逐步形成、发展的。

    “两山”理论系统剖析了经济与生态在演进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对自然发展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是引领中国走向生态文明之路的理论之基。

    需要指出的是,习近平同志的“两山”理论拒绝的是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资源开发,并不排斥资源能源的合理开发。谈到能源资源与生态文明的关系,习近平同志指出:坚决克服把保护生态与发展生产力对立起来的传统思维,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方式、能源结构、空间布局、生活方式,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

    四、现实意义:“两山”理论在矿业中的生动实践

    “一切理论都是灰色的,唯生命之树常青。”这句话出自德国伟大诗人歌德的诗剧《浮士德》。该句话提醒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只有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统一,让理论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今年3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赴浙江安吉县余村考察。他说,这里的山水保护得好,继续发展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生态就会回馈你。

    4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陕西商洛市的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秦岭生态保护情况。这次实地探访秦岭,他说: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5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汾河水治理及沿岸生态保护等情况。听到汾河逐步实现了“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总书记频频点头:“真是沧桑巨变!太原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三面环山,一水中分’的美誉,如今锦绣太原的美景正在变为现实。”他在听取山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再次叮嘱:“要切实保护好、治理好汾河,再现古晋阳汾河晚渡的美景,让一泓清水入黄河。”

    3月、4月、5月这短短的3个月里,从南到北,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3次考察。3次考察,同一个主题——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论是在浙江安吉的余村,还是在秦岭,或者在汾河岸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叮嘱的,就是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让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是各地的生态环境怎么样,生态文明建设是不是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令人感到欣喜的是,通过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实效。在矿业领域,绿色矿山建设与矿山生态修复成果丰硕。

    上海市的佘山世茂洲际酒店,位于上海市松江国家风景区佘山镇横山脚下。这个酒店的特色在于,它是利用一个周长千米、深近90米的废旧矿坑建起来的,所以又叫“上海深坑酒店”。深坑洲际酒店是迄今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五星级酒店,是中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一个成功案例,也是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实例与成果。

    在中国西部的西秦岭南麓、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柳林镇有一个绿色矿山——金徽矿业所属的郭家沟铅锌矿区,从2013年开工建矿伊始,金徽矿业就确立了“先要绿水青山,再要金山银山”的绿色矿山理念,瞄准建设“生态型、环保型、旅游型、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矿山的目标,从开挖第一锹土开始,就将生态矿业理念贯穿于矿产开发的利用全过程,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金徽矿业所属的郭家沟铅锌矿绿色矿山建设,只是中国矿业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的进步,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崭新的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新阶段。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即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几次工业革命,完成了工业化进程,环境污染逐步减少,也较早地开始了生态环境的治理,生态环境大为改善,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而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中国,在解决温饱并基本实现小康以后,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包括对优美环境生态的期待,同样成为我们党和政府孜孜以求的追求与目标。

    以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也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以“两山”理论为核心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013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27次理事会通过决定草案,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

    2016年,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发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指出,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导向的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为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升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版本”。

    如果把理论比作一棵葱茏的树,那么实践就是它扎根的泥土。大地孕育万物,理论之树挺拔而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理论核心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污染治理强力推进,绿色发展成效明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幅美丽中国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作者:赵腊平

    来源:中国矿业报

     



    附件下载地址

所有文章仅限阅读,禁止转载或复制!

上一篇:“两山”理念的科学内涵及重大意义


下一篇: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专家审查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