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频道

新中国成立70年云锡控股公司发展侧记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9-10-12 10:55:39   阅读次数:

     

    提起“锡都”,人们自然就会想到个旧,提起个旧,必然会想到云锡。作为在个旧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集锡矿勘探、开采、选矿、冶炼和深加工为一体的知名锡生产企业——云锡控股公司,迄今已走过136年的发展历程,而其逐渐成长为世界锡行业翘楚并为世人所熟知,则主要源于新中国成立以来云锡人的砥砺拼搏和不懈追求。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云锡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以产业报国为己任,从困境中突围,在改革中振兴,在创新中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落后到领先,以“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云锡精神,走出了一条起伏曲折、不断壮大的发展道路,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日新月异的锡工业发展画卷,实现了由中国锡业第一到位居世界锡业龙头的历史跨越,书写了“世界锡业看中国、中国锡业看云锡”的光辉篇章

    个旧解放——云锡翻开新篇章

    1949101日,当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响彻之音从天安门城楼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迅速传播之时,地处祖国西南一隅的个旧还没有完全解放。据《云锡志》记载,19501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个旧,追歼败退至此的国民党残余军队,个旧随即宣告解放。个旧解放后,120日,云锡公司全部恢复正常生产。38日,昆明军管会派军事代表进驻云锡股份公司,并于316日开始接管工作,云锡股份公司收归国有,更名为云南锡业公司。随后,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省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宋任穷视察个旧,传达中央领导对云锡的指示,接见云锡地下党全体同志,勉励大家搞好生产。至此,云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有企业,成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企业。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锡的开发与锡工业的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国家把云锡资源综合利用列为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及中国和前苏联合作研究的80个重点项目之一。19545月,云锡曾派出19名专业技术人员赴前苏联考察学习,前苏联则派出3批专家组共30人到云锡指导相关设计工作,云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从而使个旧这座中国最早、储量最大、产量最多、冶炼技术最高、最具发展潜力的锡工业城市在滇南巍然耸立,成为享誉全球的“锡之骄子”。

    建国后,国家十分重视个旧锡资源的综合利用,在解放初被列入国家《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之后,1958年,冶金部专门成立云锡资源综合领导小组,同年4月,国务院综合利用规划组到云锡,对资源利用和中苏合作项目进行规划,共确定了12个试验项目。从1958年至1961年,先后召开了4次全国性的综合利用会议,对锡资源综合利用的方向、技术政策、计划、分工协作等作了全面部署。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云锡根据自身的实际,先后制定了《1956~1967年云锡总体发展规划》《“五五”规划》《“六五”规划草案》《1979~1981年三年调整规划》《1983~2000年云锡生产建设规划》等8个重大发展规划。这些规划立足云锡实际,结合国际锡工业发展动向,对云锡的生产经营等工作提出了方向、任务、目标、措施。由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加上科学的规划,完善的生产和科研组织,极大地推进了锡冶炼和锡产品深加工的进程。

     

     

    朱德题词

     

    1962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到个旧视察,为云锡题词“以锡为主,综合利用,重质重量,经济核算”,并赋诗“锡都夸个旧,采炼与前殊,改为机械化,利用计锱铢。”朱德委员长为云锡的题词,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云锡的高度重视及对锡工业发展的高瞻远瞩,题词所蕴含的经营宗旨一直以来都是云锡生产经营的重要遵循,时至今日仍被传承和采用。

    1972年,云锡制定“四五”科学技术计划,明确提出:以锡为主,综合利用,提高矿山的采掘水平,金属回收率由原来的20%提高到40%,产品品种由原来的8种增加到20种的目标。也是在这一时期,云锡自主研制的烧煤加热结晶槽试验成功,生产效率显著提高。1975年,烧煤结晶机被改造成电热机械结晶机,从而实现了连续结晶作业。此后,在生产实践中,又对螺旋叶片结构、距离、合适的旋转速度、作业湿度调控制度、粗锡成分、进料量、喷水点、喷水量等逐步加以改进,形成了电热螺旋机械结晶机,是锡精炼系统最简洁最实用最重要的工艺设备,这一工艺的完善是锡冶炼工艺上的一次创举,被誉为20世纪工业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云锡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精神指引下,迎来了锡工业科技创新的高潮。1982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在云锡组织召开国家科委、冶金部、国家有色金属工业管理总局第一次全国锡业科技会议,对云锡的锡工业所作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方毅副总理欣然为云锡题词“振兴锡业”,在视察云锡第三冶炼厂时,又题写“攻关”二字,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云锡寄予的厚望。

    云锡人始终牢记产业报国的志向,以百战不殆的毅力,不断发出震撼世界的强音。198410月,国际选矿与提取冶金会议在昆明召开,云锡在会上演讲了冶炼技术发展的论文,引起与会专家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会后,参会的英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的代表慕名到云锡参观,对云锡的冶炼技术赞叹不已,认为云锡的锡选冶技术领先世界工业。19855月,云锡与英国巴特莱公司签订《巴特莱购买云锡漆面摇床销售合同》《巴特莱代售云锡漆面摇床》等4项协议,云锡重力选矿设备首次进入国际市场,开创了中国选冶设备出口发达国家的先河。

    “个旧模式”——云锡迎来新发展

    众所周知,个旧是我国锡资源十分丰富和集中的地区。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2000年以前,个旧地区矿山资源矛盾和纠纷不断,矿山重复投资、重复建设,资源遭受破坏浪费,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云南锡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和地区社会稳定。

    为了加大个旧锡矿山秩序的治理整顿和矿山资源重组的力度,在云南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在深化国企改革指导组和红河州、个旧市、云锡公司的共同努力下,2002815日,红河州委常委扩大会通过了《关于个旧市红旗矿等六矿二厂国有企业划转云锡公司的预案》,采取“先划转再实施关闭破产”的方式进行资产、资源重组整合。

     

     

    2002年8月23日个旧市六矿两厂成建制划转云锡公司

     

    2002823日,在红河州委、州政府主持下,云锡公司与个旧市政府举行“个旧市属国有企业红旗矿、革新矿、新建矿、促进矿、前进矿、田心矿和鸡街冶炼厂、冶金矿山机械厂成建制划转云锡管理签字仪式”,实现了云锡公司与个旧市国有矿山企业资产、资源的重组整合,较好解决了个旧锡矿的资源矛盾和纠纷,解决了长期困扰个旧锡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问题。

    2004年,云锡公司按照“五统一、一独立”(统一规划、统一生产、统一技术、统一安全以及统一产品流向,依法独立核算)的整合原则,创造性地采取五种不同的模式对老厂矿区15户民营企业实施了成功整合,充分地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和老厂锡矿生产系统完善、管理资源优越的条件,提高民营企业整合后的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通过整合战略的实施逐步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机制多元化的混合型经济发展模式,解决了矿山积累的历史遗留问题,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此次矿山资源的成功整合,巩固和推进了个旧地区矿业秩序的根本好转,为推动云锡持续发展提供了体制和机制的保障,奠定了坚实基础,营造了良好环境。

    2004816日,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在云锡公司主持召开了“个旧矿区资源整合暨采矿权颁证大会”,向云锡公司颁发老厂矿区和卡房矿区的采矿许可证。至此,几代个旧人、云锡人统一规划、科学开采个旧锡矿资源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

    个旧地区资源整合的成功做法及经验,被中国矿业界称之为“个旧模式”,国土资源部领导到个旧调研后认为,这一成功做法为中国矿业调整结构,转变矿业增长方式作出了示范性贡献。

    技术革新——云锡实现新跨越

    虽然地处祖国边陲,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是个旧和云锡并不保守,善于学习新技术,勇于打破旧传统。个旧也因为发展较早发展水平较高而被誉为“云南工业文明的摇篮”。早在1931年中华民国时期,为了改变云锡产品质量较低和产量不高的顽症,时任云锡公司总理缪云台即以年薪2000英镑聘请英国人亚迟迪耿为总工程师(其月工资比云锡炼锡公司400名工人月工资总额还多),指导安装新技术设备,从而炼制出99.75%的上锡,99.5%的纯锡和99%的普通锡。同样是在这片土地上,1936年,历时11年,个碧石铁路最终建成并全线通车,成为我国第一条也是中国唯一的一条主权最完整的民营铁路。

    从上述事例不难看出,云锡和个旧不仅不保守,而且十分开放,十分善于学习和借鉴。在锡冶炼工艺技术的引进和创新上,云锡更是敢为人先。

    建成于1955年的锡精矿反射炉熔炼系统,是当时粗锡生产的重要设备,在40多年中为云南乃至国家锡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反射炉热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作业环境差、技术经济指标差的弱点一直制约和困扰着云锡,云锡深深地意识到,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改进工艺技术和装备,才能使冶炼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云锡是以锡为主产业的企业,锡生产系统的增产、提质增效,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必须采用当代先进的技术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造,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生产工业技术革新势在必行。

    而当时澳大利亚澳斯麦特公司的澳斯麦特技术是世界先进的顶吹沉没熔池强化熔炼技术,与传统的反射炉相比,具有熔炼效率高、处理物料适应性强、热利用率高、环保条件好、劳动生产率高的显著优势。

    19981013日,云锡正式决定引进澳斯麦特强化熔炼技术改造锡粗炼系统,用一座澳斯麦特炼锡炉取代所有的锡精矿还原熔炼反射炉和电炉,并对粗炼车间及其配套车间工序和设施进行全面改造。

    云锡澳斯麦特工程由澳大利亚澳斯麦特公司负责提供整套澳斯麦特技术,并负责炉体本身及喷枪等主要部分的设计,同时提供熔炼控制系统及喷枪等关键设备,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负责与整个工程配套的其它项目的设计。工程项目共包括原煤储仓及输送系统、配料系统、熔炼系统等13个子项。

    工程于19991124日开工,经过18个月的建设,2002411日,澳斯麦特炉一次点火成功,同月18日,澳斯麦特炉产出第一炉锡,创造了中国第一家使用澳斯麦特技术炼锡的历史之最。

    澳斯麦特技术发明人之一的布莱恩盛赞说,他参加过世界上17座澳斯麦特炉热负荷试车,但云锡澳斯麦特工程是建设速度最快、质量最好、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最高,以及试车情况最好、最顺利的工程。

     

     建成后的云锡澳斯麦特炉

     

    云锡澳斯麦特炉的建成,是当时世界锡冶炼技术的最高技术和装备水平,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锡精矿还原熔炼过程的落后面貌。项目创造了世界澳斯麦特炉炼锡史上炉子最大、处理量最大、系统最完善、一次投料试车成功、第一炉期开动时间最长、耐火材料使用效果最好、燃料最经济、余热利用效果最好、投资最省、达标达产时间最短、矿产资源利用效果最好等多项佳绩。

    此后,云锡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对引进技术又进行了完善、优化和创新,是对粗锡冶炼工艺的重大创新,既是云锡冶炼史上的重大突破和发展,也是对澳斯麦特炉炼锡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是引进与创新相结合的成功典范。

    20043月,云锡澳斯麦特锡熔炼系统工程被评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系统工程部优工程;20051月,获国家建设优质工程银质奖;同年2月,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不仅如此,该项技术的引进和创新也促成了多项锡冶炼工艺技术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

    得益于锡冶炼技术的引进和创新,2005年,云锡公司精锡产量4.27万吨,一举跃居全球第一,截至2018年,云锡已连续14年位居世界锡产量第一的位置,云锡的锡冶炼整体水平持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锡行业“龙头”。

    市场化债转股——云锡发展新转机

    2015年,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进入低谷,有色金属产业面临消费不畅、产能过剩、投资增速下降、国际竞争加剧、质量效益不高等一系列问题。此时云锡也正处于严冬之中,精锡锭价格一度跌到每吨不足9万元,产品价格和生产成本严重倒挂,亏损日益加剧,加上历史上一些重大的投资失误带来的负面影响,造成巨额亏损,资产负债率高企,云锡生产经营面临巨大压力。

    困难重重,险象环生,百年云锡面临发展的巨大困境,怎么办?如何走出困境是摆在公司领导层面前亟待破解的难题。

    云锡人没有被困难吓倒,更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在全司上下掀起了深改攻坚战——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努力提质增效,明确提出了“三年打基础、五年大翻身、十年创辉煌”的发展目标,层层分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全司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到了“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云锡求生存、求发展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201692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及《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旨在降低国企杠杆率、债务规模和债务负担的市场化债转股正式启动。

    云锡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信息并迅速开始积极争取,努力寻找合作对象,最终选定的合作对象是与云锡有着长期良好业务往来的中国建设银行。

    为了尽快达成合作,云锡多次诚邀建设银行实地尽调,对云锡进行全面和客观的了解,增强对云锡拥有资源和技术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认清云锡的现状仅仅是资金面出现了一些困难,只要资金面稍加改善,云锡就能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走上发展的正轨。经过双方多轮磋商洽谈,云锡公司和建设银行市场化债转股已是水到渠成。

    20161016日,建设银行与云锡控股公司签约,共同落实总额100亿元全面降低杠杆率的框架协议,标志着全国首单地方国企市场化债转股项目成功落地。

    作为首单地方国企债转股的落地样本,云锡成为全国唯一一家省属地方国企进入第一批债转股试点。这绝非偶然,云锡是世界著名的锡生产和加工基地,是世界锡行业中“历史最悠久、资源最丰富、产业链最长、产品门类最齐全、全球市场份额最大”的企业,同时也是云南省重点培育的十大企业集团之一,代表着中国锡工业的领先水平,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全国首单地方国企市场化债转股花落云锡


    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由建设银行吸纳社会资本设立基金投资云锡控股及其下属关联企业,用以归还云锡控股公司银行贷款等有息负债,从而降低云锡控股公司资产负债率和财务成本,增强资本实力,有效防范债务风险,增强企业中长期发展韧性,同时促进云锡控股公司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及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使投资人更好分享企业成长发展的收益。

    按照协议约定,在符合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定的前提下,建设银行及其关联方以权益投资等多种方式向云锡控股或其关联方提供总金额约为100亿元的资金,主要用于归还银行贷款等有息负债及对优良资源进行投资,以改善云锡控股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提升生产经营水平和效益。

    云锡结合企业发展规划和深改转型的需要,成为建行首家市场化债转股的省属国有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央“三去一降一补”的要求,为企业改革攻坚、冲浪市场赢得了政策支持,极大地提振了企业坚定不移谋发展的精气神。

    建设银行与云锡公司市场化债转股的成功实施,表明了国家金融机构十分看好云南国有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从而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的号召,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有助于增进金融机构同企业之间的合作,改善实体企业与金融机构互利共赢的生态环境。

    市场化债转股的成功实施,对云锡降低资产负债率和财务成本,改善经营效果、提升经营业绩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助推云锡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和产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布局,为企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云锡市场化债转股成效立竿见影。20171月,云锡生产经营实现“开门红”,并一举扭转了连续4年巨额亏损的被动局面,发展的基本面显著改善,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走上了发展的正轨,发展的新动能、新活力不断积聚,云锡建设世界锡行业一流企业的步伐更加坚定。

    “两中心、三基地”——云锡打造新引擎

    云锡是资源型企业,是以加工制造为主的企业。长期以来,云锡采取的都是粗放型生产经营模式,产品附加值不高、产品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效率不高、生产效益低下。近年来,云锡公司领导层深刻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并深刻认识到了加强科技创新和新产品研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施创新驱动,打造新的发展引擎,成为摆在云锡面前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为贯彻落实云南省打造“八大产业”的战略举措,加快“两型三化”步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锡产业,结合国家和云南省政策及自身科技产业发展的需要,云锡提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建“两中心”(锡新材料研发中心、铟新材料研发中心)和“三基地”(锡材产业基地、锡化工产业基地、铟材料产业基地)的发展新举措。

    经过深入酝酿、反复研究和多次论证,云锡做出了建设“两中心、三基地”的重要抉择,迈出了创新发展坚定的步伐。

    201737日,云锡在昆明举行“两中心、三基地”挂牌仪式,标志着云锡致力于建设世界级锡新材料研发中心和云南省级铟新材料研发中心的宏伟蓝图正式开始描绘。

    “两中心、三基地”建设,是云锡贯彻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加快两化融合、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聚焦主业、实现“三年打基础、五年大翻身、十年创辉煌”的重要抓手,是加快开放合作、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化现代企业集团的核心内容。“两中心”是云锡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新产品孵化、人才培养、开放合作五位一体的创新研发中心,是云锡深加工研发能力的展示窗口、对外科技合作和争取政策的重要平台、探索创新机制的试验田、促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引擎。通过“两中心”建设,提升云锡锡、铟新材料研发能力,弥补传统产购销研短板,增强企业技术核心竞争力,为“三基地”建设、产品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推进产品加工从粗放型向精深型,产品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引领企业转型升级发展。通过“两中心”建设,提升技术实力,拓宽锡、铟新材料应用领域,逐步引领中国锡、铟新材料产业发展,推进云南省锡、铟产业创新能力整体提升,促进云南省由锡、铟资源大省向锡、铟工业强省转变,进一步提高云南省在世界锡、铟工业发展中的地位。

     

     

    2017年4月12日陈豪到云锡研发中心调研

     

    2017412日,中共云南省委书记、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豪到云锡研发中心调研,实地了解中心建设发展情况,对云锡研发中心建设取得的积极进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强调指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要保持市场核心竞争优势,出路在创新,关键靠科技,根基在人才。陈豪同时指出,云南国有企业要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成为引领云南工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为加快“两中心、三基地”建设,云锡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两中心、三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成立了“两中心、三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确立了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明确了主要目标,即:通过“两中心、三基地”的打造,到2020年,锡新材料研发中心和铟新材料研发中心分别初步建成具有国内一流和省内一流研发设施和团队的开放式科技创新平台,力争建成省级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并逐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锡新材料研发中心和铟新材料研发中心;锡材、锡化工建成世界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生产基地,初步建成全国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铟基新材料生产基地。“三基地”初步实现从产品生产向服务型制造转型,锡、铟新材料产业成为云锡发展的新动力。

    坚持党的领导——云锡展现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开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新局面。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内涵丰富、立意高远,是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锡控股公司党委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坚持把方向、谋全局、议大事、抓重点,坚持强班子、带队伍、转作风、促发展,不断强化党建工作,狠抓转变作风建设这个主题,牢牢抓住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这个重点,全面从严从实管党治党,在加强党的领导和改进党的建设上以“严”为先、落到“实”处,奋力开创云锡党建工作新局面。

    云锡牢固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按照“六严六实”要求,努力打造立场坚定、作风优良、坚强有力的党员干部队伍。坚持思想教育从严,把思想建设落到实处;坚持组织建设从严,把抓基层打基础落到实处;坚持作风建设从严,把“两个责任”落到实处;坚持制度建设从严,把增强执行力落到实处;坚持廉政建设从严,把反腐倡廉落到实处;坚持干部管理从严,把党管干部落到实处。

    云锡控股公司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云南省基层党建推进年、基层党建巩固年、基层党建创新提质年和“两学一做”为契机,多措并举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奋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能力、改革动力和竞争活力,为云锡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障、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提出了“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论述,为了响应这一号召,云锡提出了“培育和打造成为全球锡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培育和打造成为全球最大最优锡产品专业生产商、供应商和服务商”的奋斗目标,按照“创新驱动、改革突破、开放合作、转型发展”工作思路,团结带领云锡两万多名干部职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坚持做优做强做大,加快推进云锡高质量转型发展。

    20196月,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云南省委要求,云锡深入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紧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主题,牢牢抓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根本任务,全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云锡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从思想深处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和教育,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把初心和使命转化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回首峥嵘岁月,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云锡的发展历程既充满艰辛、汗水和挫折,也充满喜悦、成就和自豪,70年的砥砺拼搏值得铭记,70年的光辉成就值得铭记,70年云锡走过的发展历程值得铭记。站在发展的新起点,云锡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紧紧抓住发展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以产业报国的雄心壮志续写百年云锡新辉煌!


       作者:吴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附件下载地址

所有文章仅限阅读,禁止转载或复制!

上一篇:驰宏锌锗组织干部、职工集体收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


下一篇:聚焦"双效"强激励精准施策增动力 ——云天化集团探索实施股权激励 和职业经理人制度